1.规划原理及方法
学校道路命名要有深刻寓意,可采用古语命名、系统命名、植物命名、意义命名、大洲大洋命名、水系命名等方法进行规划。结合木登长椅、宣传栏、植物配置进行整体规划。
2.道路命名及释义
(l)以一、二、三、四、五、六、七、八、九、十为主线进行命名 一致路。致,此处有两层寓意:一是说的和做的一样,用来表示学校师生都是谦谦君子,做事情诚实守信,言行一致。二是使各种不同的思想归于一致。《易·系辞下》:“天下何思何虑,天下同归而殊涂,一致而百虑。”寓意学校的全体师生自从踏上学校文化圣地那一刻起,就拥有了一个共同的目标,即“明德、立志、精业、强身”。
再思路。再即“二”。再思,指遇事要善于思考,以此为路名,教育学校全体师生在教与学的过程中要善于思考,打好做学问的基础,多问问题。
三省路。《论语·学而》:“曾子日:吾日三省吾身,为人谋而不忠乎?与朋友交而不信乎?传不习乎?”经常反躬自省,修养自我,是学校师生应具有的基本品格。以此为路名,提醒学校师生要学会自我反省,做到日有所进,人格益高。
四书路。四书,指儒家经典《论语》、《孟子>、《大学》和《中庸》。以四书做路名,教育学生要通博古今。
五经路。五经,指《诗经》、《尚书》、《礼记》、《周易》、《春秋》,简称为“诗、书、礼、易、春秋”,《礼》以节人,《书》以道事,《诗》以达志,《易》以神化.《春秋》以道义。教育学生要博文、明智。
六艺路。六艺,指古代学校的教育内容,即礼、乐、射、御、书、数。以六艺做路名,寓意学生要全面发展,成为素质高、知识广、品艺
双全的复合型人才。
七德路。七德,即守拙、齐心、坚忍、博大、灵活、透明、公平,也指武功、文治各有七种德行。以此为路名,教育学生做人要以“七德”为首,做有仁爱团结之心、博文明理、诚实守信、勇敢果断、刚直不阿之人。
八玲路。卢纶《赋得彭祖楼送杨德宗归徐州幕》:“四户八窗明,玲珑逼上清。”寓意师生要博览群书,学习礼仪,达到通达的境界。
九思路。《论语·季氏》:“君子有九思;视思明,听思聪,色思温,貌思恭,言思忠,事思敬,疑思问,忿思难,见得思义。”后来以“九
思”来比喻反复地、多方面地思考。《抱朴子·论仙》:“愿加九思,不远迷复焉”。以此做路名,提醒学校师生勤于思考,以丰富其思想,做
有头脑的大智慧者。
十剑路。贾岛《剑客》:“十年磨一剑,霜刃未曾试。今日把示君,四年》:“太上有立德,其次有立功,其次有立言”。
六德路。六德,即仁、知、信、勇、直、刚。《论语·阳货第十七》:“好仁不好学,其蔽也愚;好知不好学,其蔽也荡;好信不好学,其蔽也贼;好直不好学,其蔽也绞;好勇不好学,其蔽也乱;好刚不好学,其蔽也狂”。
正德路。《尚书·大禹谟》:“正德、利用、厚生、惟和”。寓意学校要以“厚生正德”为治,以德育教育为学校教育的基础,时刻提醒学校师生律己要存礼无欲,待人要温厚平和,处事要刚正不阿。
明德路。明德,意为完美的德行。《大学》:“大学之道,在明明德,在亲民,在止于至善”。“明德”重在“师德”、“生德”,学校教师要有美德,所谓“德高为师,身正为范”;学校学生要有美德,所谓“德,人之本也”。
广德路。《老子》:“益志广德,莫善于问,乘事演道,莫善于对”。以此为路名,就是要求学校全体师生应胸怀博大,广德仁爱,乐学睿
智,勤思益能,在“广德”的基础上,做到“德、智、俸、美、劳”全面发展。
弘德路。弘,意为扩充、使广大。《隋书·隐逸传》:“人能弘德,道不虚行”。做学问先要学做人,做人又必须以德为先。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和社会主义新时期的道德观,是极其丰富博大的精神财富,从中汲取精华和营养,修养身心。
润德路。《苏轼诗集》:“润德泉世乱则竭”,润德,寓意教师在学校的
特色文化的浸润下,贤德识博,德行天下。
文章版权已有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:
艺馨校园文化设计公司(网址:http://www.shifanxiao.com.cn/)
公司服务项目有:
文化走廊设计
校史馆设计 文化浮雕设计 校园景观设计 校园亭廊设计 校园雕塑设计 特色专用教室设计 校园大门设计 等.转载请务必保留链接并注明出处,否则追究法律责任.